自集團公司“思想再解放、轉型再加力、十年再出發”學習實踐月活動開展以來,本人有幸參加集團公司黨委組織的青年骨干、新入職大學生代表觀摩座談學習。通過這兩天觀摩學習儲能電站、嘉澳新能源、日曬制鹽、凱實金橋、豐益氯堿、“低碳園區”等重點項目現場,讓我在實踐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,也為我更好做好財務管理工作理清思路、指明方向。
思想再解放,打破傳統認知,以開放心態擁抱變革。從“后視鏡”到“導航儀”,重構財務思維。摒棄被動合規慣性,主動參與業務前端決策(如產品定價、投資可行性分析),而非僅事后核算。培養跨界融合思維,深入業務一線,理解業務痛點與財務影響的關聯性。接受試錯與創新文化,敢于提出“離經叛道”建議,例如針對傳統預算僵化問題,提議試點“彈性預算+動態資源池”模式等。
轉型再加力,掌握核心技能,推動財務精益化與數字化。掌握“顆粒度拆解”技巧 。推動業財一體化,設計“業財聯動指標”。培養精準化決策能力,使用場景化財務建模,為戰略決策提供量化支持。推動標準化流程自動化(如發票匹配、付款審批),實現80%以上基礎工作集中化、智能化。數據驅動分析實戰,實時呈現營收、利潤、現金流等核心指標。開發“財務健康度雷達圖”,綜合評估企業償債能力、盈利能力、運營效率。
十年再出發,錨定長期價值,打造可持續競爭力。注重個人能力持續迭代,規劃學習路徑。獲取行業認證加持,提升專業壁壘。推動可持續發展,設計“碳足跡追蹤系統”,助力企業實現“雙碳”目標。傳承經驗文化,建立“財務知識庫”。構建職業發展飛輪,橫向拓展影響力,通過跨部門協作提升可見度,縱向深耕專業力,成為某一領域專家,被賦予更高職責。參與行業協會、財經媒體,構建行業人脈網絡,獲取前瞻性信息。
立足集團戰略發展布局,結合臺北(華茂)公司具體業務情況,為更好把“三精管理”落實到財務管理工作中,本人立足崗位謀作為,履職盡責有擔當,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建言劃策。
一是管理精細化,細化和標準化流程。在財務管理中,可能包括預算管理的精細化,比如編制更詳細的預算,分解到各個部門和項目。資金管理的精細化,比如實時監控現金流,優化資金使用效率。還有核算的精細化,比如細化成本核算,控制不必要的開支。另外,制度流程的標準化也很重要,確保每項財務操作都有章可循,減少人為錯誤。
二是管理精益化,追求價值最大化和減少浪費。在財務方面,可能需要優化資源配置,避免冗余投資。推動業財融合,讓財務部門更深入業務,提供實時的數據分析支持決策。風險管控也不能忽視,比如建立預警機制,防范財務風險。此外,業財一體化系統建設也是關鍵,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數據處理效率,減少重復勞動。
三是管理精準化,確保數據和決策的高度準確。財務預測需要基于可靠的數據模型,進行多情景分析,確保預測的準確性。績效評估要量化,制定明確的KPI,激勵員工。稅務管理方面,要精準合規,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,避免風險。同時,大數據和AI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提升數據分析和預測的能力,實現智能化管理。
(財務審計部)
撰稿:徐夢琦
部門負責人:周曉嫚
校對:房金鶴
責任編輯:孫小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