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里有瓶頸制約,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。
今年以來,臺北投資公司把改革作為破解公司發展瓶頸的“萬能鑰匙”,全力攻難點、疏堵點、抓重點、創亮點,圍繞“知難而能進、擔難盡責任、克難有妙方”解放思想大討論,掀起新理論解放思想熱潮。近日,臺北投資公司考核辦到各單位開展調研工作,進一步了解基層單位、項目部今年以來改革創新成效、成果,推動公司高質量加速度發展。
來到綠化分公司,綠化分公司經理范曉寶向我們介紹了該公司一季度完成情況:“我們公司今年根據開發區回款比例重新調整一季度指標,預計一季度完成產值 427 萬元,利潤在200萬元左右。”“自片區承包順利完成簽約后,全員隊伍精神面貌得到大大提高,在減員的情況下大家干勁十足,人人打起十二分精神,工作效率也提上來了 ”范經理自豪地說道。
從“班組承包”到“片區承包”
“去年我們公司按照集團公司‘組織精健化、管理精細化、經營精益化’三精化管理要求,推行的242省道綠化班和顧圩路綠化班試點非常成功。工作效率快人一步,養護質量高人一級,生產成本低人一籌,安全意識強人一等,班組團結親人一般。于是今年我們在此基礎上將公園、平山、綠地、瑞馬四個片區分別承包出去,綠化分公司打破‘大鍋飯’思維,推行‘包干底數、開源節流、盈利分成’的承包原則,通過認標與競標結合的方式選優配強片區‘帶頭人’,將養護責任、成本控制、創收目標與承包人收益深度綁定。”綠化分公司范經理說道。據了解,片區承包改革成效已初步顯現,綠化分公司通過班組承包減員27人,節約人工成本一百余萬元。承包團隊主動拓展業務,保守目標200萬元。“承包不是甩包袱,而是把‘要我干’變成‘我要干’,讓每一片綠地都成為創效陣地。”公園片區承包人薛興華說道。
從“被動執行者”到“主動經營者”
“面對開發區大合同縮減的困境,我們綠化分公司不等、不靠、不求人,不給臺北投資公司增加負擔。我們對‘超齡’‘帶病’人員進行動態清零,實行工位定編管理,明確區分管理崗與操作崗身份。同時,全面實施‘崗位效益工資制’,將底薪與崗位價值掛鉤、獎金與創效成果聯動,率先試點‘養護+景觀設計’增值服務模式,力爭團隊收入10%以上上浮,真正實現‘貢獻越大、回報越多’”綠化分公司支部副書記蘇玲說道。“我們在業務拓展方面,積極與轄區外的企業、新建小區對接,目標創收 100 萬元”瑞馬片區負責人張巖說道。“我原先是從機關駕駛員崗位調整至綠地養護片區,通過自學專業技能知識、并運用到實踐中,也讓我短時間積累豐富的現場經驗帶領團隊優化作業流程,為片區人均效能提升30%。”綠地片區承包負責人孫銀說道。
從“抓生產”到“聚人心”
“以前覺得公司只要將生產、安全管理抓好,公司效益一定不會差,自班組、片區承包后,我發現大家的積極性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,原本那些‘混日子的員工’能夠主動干活,并找活干,變被動為主動。片區成員能夠擰成一股繩,積極召開班組會議、安全生產會議,各項紀律執行到位,勞動紀律干滿勤,紀律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增強。同時,綠化分公司依托黨建引領,凝聚改革攻堅的強大合力,我們結合近期臺北投資公司黨委開展的‘知難而能進、擔難盡責任、克難有妙方’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,進一步統一思想,開展‘難中求進破障礙、變中求進謀突破、干中求進創佳績’主題實踐活動,全體黨員組建黨員突擊隊,利用中午、下午下班時間開展突擊勞動,也大大減少了雇傭外用工所產生的費用,進一步凝聚人心”范經理說道。
走過千山萬水,仍需跋山涉水。綠化分公司將堅持以改革為向導,持續營造“組織精健化、管理精細化、經營精益化”片區承包運營機制,擦亮綠化改革“金字招牌”,釋放更多發展新動能、新活力。
(北 宣)